5.怎么培养好的饮食行为?
分享到:
学龄前期儿童良好饮食习惯有赖于父母及幼儿园老师的培养。学龄前儿童语言和活动能力有较大的进步,开始有一定的独立性,对外界发生兴趣,好奇心大,容易分神,尤其在吃饭的时候,此时,父母不要过分焦虑,要多与孩子一起,了解孩子的心态,采用如下的多种措施诱导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。
营造清洁、安静、温馨的进餐环境,让孩子一起参加开饭前的准备工作,产生进食兴趣,让孩子自己吃,时间充裕但一般不要超过30分钟。
精心制作和烹调食物,经常改变食物的制作方式,更换食物的品种,注意食物的色彩搭配和造型,增加孩子对食物的兴趣;用小份的容器提供小份的食物,限制糖、含糖饮料、高脂肪食物的摄入,果汁、汤水吃饭前只能喝少量,睡前不能多喝。
家长以身作则,耐心地诱导。正面诱导孩子对食物的兴趣,不在孩子面前对食物挑肥拣瘦;进餐时不要责骂孩子,避免产生逆反心理;如果孩子暂时不吃某些食物,不必过分强求,可尝试改变食物的制作方法,隔一段时间再作尝试,不要放弃,新食物的尝试次数可达10~15次;忌在孩子拒食后以零食喂孩子;允许进餐时孩子的脏乱,维持和培养对食物的兴趣。
增加对食物的认识,利用食物图片、拼图、模型等,可以增加儿童对食物的认识,通过种菜、模拟购买食物、模拟烹饪、唱与食物有关的歌,训练对食物的感性认识。将食物种类、来源、食物营养、食物季节、食物选择等知识传授给儿童,为健康饮食打基础。
关注官方微信
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